2010湖北高考语文作文题解析:幻想怎样照亮现实
2010湖北高考语文作文题回顾
还记得2010年湖北高考语文卷那道引发热议的作文题吗?题目给出了一段充满诗意的材料:“幻想推动现实,幻想照亮生活,幻想是高兴的源泉”。要求考生围绕“幻想”这一主题展开写作,文体不限。这道题既开放又深刻,既考验想象力又需要现实思索,堪称湖北卷的经典命题其中一个。
当年的考生们是怎样应对这道题的?有人写科幻故事,有人谈创新灵魂,还有人结合屈原、李白等历史人物的幻想情怀……十二年过去,这道题依然值得玩味。
幻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
幻想不是空想
题目中“幻想照亮生活”的提法颇有深意。屈原的《离骚》飞天逐日,爱因斯坦的“追光实验”改变物理学,不都是幻想催生的奇迹吗?但出题人显然不希望考生只写天马行空的童话,而是要思索幻想怎样转化为现实动力。
从个人到时代的维度
杰出的作文往往会分层展开:个人的科学梦、艺术梦怎样实现?中华民族的“航天梦”“小康梦”怎样成真?2010年正值世博会举办,“城市让生活更美好”的主题恰是对人类集体幻想的操作。这种由小到大的视角,能让文章更具层次感。
写作技巧的当代启示
避免泛泛而谈
当年不少考生堆砌爱迪生、莱特兄弟的案例,导致内容同质化。高分作文往往另辟蹊径:有人写农村孩子通过“读书改变命运”的幻想走出大山;有人剖析网络时代“虚拟与现实”的新命题;还有考生虚构“百年后的湖北”日记,展现幻想的前瞻性。
2023年的新视角
如果今天重写这道题,ChatGPT、元宇宙等新科技为“幻想”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。但核心逻辑不变——所有技术创新最初不都是人类的幻想吗?正如湖北卷命题人期待的那样:真正的幻想家,永远脚踏现实的土地,却仰望星空。
历年湖北作文题的传承
从2010年的“幻想”到2014年“山顶的风景”,再到2019年“物各有性”,湖北卷始终保持着哲学思辨的特色。这些题目拒绝套路化,鼓励考生展现诚实思索。对于备战新高考的学子而言,重温这些经典命题,比盲目刷题更有价格——毕竟,良好的思考质量才是应对任何作文题的关键。
小编归纳一下
十二年后再看这道题,或许我们更能领会命题人的良苦用心:高考不仅考查聪明,更在唤醒每个年轻人心中那份改变全球的幻想力。你的幻想,准备怎样照亮现实呢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