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部剧让三代人抢遥控器的秘密
2025年暑期档,一部没有流量明星的年代剧《生万物》意外成为收视黑马,让爷爷奶奶、父母和子女三代人罕见地聚在电视机前抢遥控器。这部剧凭什么能打破代际壁垒,成为全家共同追看的现象级作品?答案藏在它独特的三大魅力中:诚实的历史温度、立体的人物塑造和对土地的深情表达。
诚实历史故事引发三代共鸣
《生万物》以鲁南农村土地变迁为背景,将宏大的土地革命史浓缩在宁、封、费三个家族的爱恨纠葛中。老一辈观众在剧中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生活场景——宁学祥为守地契对女儿见死不救的极端选择,封大脚在暴雨中护秧的虔诚跪拜,这些情节让爷爷奶奶们热泪盈眶,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。
“这部剧拍得太诚实了!”很多老年观众这样评价。对他们来说,《生万物》不仅是一部电视剧,更是一面映照历史的镜子,唤起了他们尘封已久的记忆。而中年观众则在剧中看到了父辈们曾经讲述的故事,填补了代际间的认知空白。
立体人物塑造打破脸谱化
《生万物》最打动人心的是它的人物塑造完全摒弃了脸谱化。地主宁学祥不是简单的反派,他有对土地的敬畏,也有家族衰败的恐惧;佃农封大脚不是单薄的劳动模范,他对土地有着近乎宗教的虔诚;而宁绣绣从闺阁小姐到革命者的蜕变,则展现了女性在时代洪流中的觉醒。
“每个人物都像活在我们身边。”不少中年观众这样感叹。剧中人物的挣扎与选择,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影子,产生了强烈共鸣。年轻人则被角色丰满的性格所吸引,发现原来年代剧也可以这么”潮”。
土地叙事唤起集体记忆
《生万物》对土地劳作的细节刻画令人叹服——从播种到收割,从打谷号子到晒场温度,每一个画面都透着对农耕文明的敬畏。剧组实景拍摄的200亩麦田,让每一粒扬起的尘土都带着土地的呼吸,这种诚实感是特效无法比拟的。
“原来我们的祖先是这么劳作的!”很多年轻观众第一次如此直观地了解农耕生活。这部剧用土地叙事打底,让三代人在剧中找到了共同的情感寄托——无论时代怎样变迁,对土地的深情早已刻进中国人的骨血里,这或许就是《生万物》能让三代人抢遥控器的根本缘故。